中国次生灾害风险及保险启示

导语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中国南方地区的雨季也随之到来,因而需要对强降雨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提高警惕。在强降雨带来的各类风险中,除了洪水风险之外,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所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小觑。


瑞士再保险瑞再研究院 sigma 报告显示,以年度保险损失总额统计,2018年是有记录以来的第四高位年份,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高达760亿美元,其中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60%以上。同时,气候变暖将有可能导致愈加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次生灾害的破坏性影响最明显。在中国,尤其是在云贵高原、甘肃、以及西藏等地区,每年由此类灾害所造成的财产以及人身伤亡损失难以估量。


本文从次生灾害(尤其是中国的次生灾害)所造成的影响入手,分析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次生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特点,进而着重讨论了中国在应对次生灾害风险面临的痛点和难点,以及瑞再面向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


应雯雯

瑞士再保险财产险部巨灾风险专员


中国次生灾害的影响及特点


2010年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1

由脆弱地质环境和超强降雨引发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事件,泥石流长约5千米,平均宽度300米,平均厚度5米,总体积750万立方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灾害主要涉及城关镇和江盘乡的15个村,受灾面积约2.4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6470人。人员伤亡惨重,截至2010年9月7日,遇难1557人,失踪284人。


2017年6.24四川茂县山体滑坡2

2017年6月24日6时,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滑坡体大约有800万立方米,基本容重为2400万吨,滑坡最大落差约1600米,平面滑动距离2500米至3000米。国土资源部专家通报成因:叠溪镇处地震断裂带,包括汶川地震在内的历史上多次地震对山体造成影响,加之连日降雨,内外因共同作用诱发此次灾害。


事故造成40余户农房被埋,100余人失踪,河道堵塞2公里。截至6月27日10时,共发现遇难者遗体10具,仍有73人失联。


2017年8.28贵州纳雍山体崩塌事件3

贵州纳雍县张家湾镇普洒社区大树脚村发生山体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山体距离灾害地垂直落差约200米,崩塌岩体约为60余万立方米。塌方体覆盖了5000至6000平方米的区域,截至8月30日16时,已造成200余人受灾,其中23人死亡,8人受伤,仍有12人失联。250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


以上事件并不仅仅是个例,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单点破坏力强等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近年来相关灾害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项目/年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发生泥石流次数

339

387

652

483

554

发生滑坡次数

1631

5524

8194

5668

8149

发生崩塌次数

858

1356

1905

1870

1860

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不限于上面三种,仅供参考)

147128

359477

354290

250528

567027

表1:我国近年来相关灾害的统计数据4


此类灾害不仅对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一些大型事件中,也经常伴随着大量的人身伤亡。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居民点的危害,是此类灾害最常见的危害之一。经常会导致农田、房舍、工厂等建筑物的损毁,同时伤害淹没人畜,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 对公路、铁路的危害也十分普遍。泥石流、滑坡或者崩塌,都能直接截断、甚至淹没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从而致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同时,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 对水利设施的危害,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

  • 对矿区的危害,矿区针对此类风险的易损性尤其特殊,可导致矿山坑道的淤埋,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次生灾害的区别


虽然同为地震和强降雨的次生灾害,那么,滑坡、泥石流和崩塌有什么区别,又是如何界定的呢5


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固液两相流体,呈黏性层流或稀性紊流等运动状态,是高浓度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 

崩塌,是指陡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发生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又称崩落、垮塌或塌方。


它们的主要区别可以从成因和形态两方面进行区分。


 成因方面:

泥石流的形成,其自然因素与地质构造和降雨有密切的关系。在地势陡峭、泥沙和石块等堆积物较多的沟谷,每遇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就容易形成泥石流。从人为因素来看,不合理的开发会导致人为泥石流形成。而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和软质岩中。当坚硬岩层内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也易于形成滑坡。其他如风化、降水,人为不合理地加载、地表水对坡脚的冲刷、地震等,也是形成滑坡的原因。而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 45 度的高陡坡,孤立山峰或凹形陡坡,一般是由于岩石和土块受重力作用,有时会突然爆发。


 形态方面:

泥石流是泥沙、石头和山洪混合后形成的泥浆,属于流体。滑坡是因为地形重力结构发生变化而发生的山体崩塌灾害,它没有山洪混合,且整体性强,属于非流体。而崩塌则常堆积在山坡脚,虽然也是固体,但相对于滑坡的整体性,崩塌物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且与母体脱离。


针对该类次生灾害的政府举措和保险保障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此类地质灾害的防治工程量大,牵涉部门多,需要严谨的科学指导。其中,政府的统领和协调作用非常重要,需要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进行合作,制定合理的事前防御以及事后补偿全面保障机制,确保防治工程的全面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从工程角度出发,此类灾害的防治措施有两类:


  • 一是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种草育草来改善土地植被的覆盖情况,保持水土,使斜坡坡面得到保护。

  • 二是工程措施,修建跨越工程、防护工程、排导工程及拦挡工程,同时减少不合理的开采开挖而导致的山坡稳定性的破坏。


从行政角度出发,政府需要及时排查此类灾害的隐患点,合理预估相应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影响,进而做出防治举措或及时搬迁隐患点居民。此外,针对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政府也需要设立相应的灾后重建补偿机制,合理运用保险类金融产品对风险进行转移。


平武县案例

平武县政府在针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工作中,树立了非常好的榜样。截至2019年11月12日,平武县政府针对其县境内,排查了共计1719处隐患点,并对每一处隐患点的具体位置(精确到经纬度)可能引发的灾害规模及相应人员、财产的损失进行了统计。同时,政府还针对所有隐患点进行了追踪记录并一一排除或搬迁居民。


此外,平武县政府还就该类灾害,于2019年12月专门购买了政府财政巨灾保险。通过全方位的举措,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除了政府以及社会捐赠的救济,上面提到的保险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那么,在此类(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灾害事故中,保险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虽然在一些基础的人身和财产保险(如人身意外险、财产综合险、财产一切险)中,泥石流类的自然灾害是包含在内的,但从保险赔付的角度来看,此类重大灾害的理赔案例几乎未见,其理赔金额相对于泥石流、滑坡类的经济损失可谓是杯水车薪。正如其他自然灾害保障缺口(2018年,全球2220亿美元的自然灾害保障缺口,亚洲占41%),该类次生灾害的保障缺口同样十分巨大。


瑞士再保险在次生灾害领域

做出的努力与成绩


在巨灾保险领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通常作为地震模型的次生灾害(secondary peril)予以考虑。然而,该类次生灾害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局地特性,既与当地的地理地质环境有关,又与气象条件(如局部强降雨)密不可分。因此,缺少具有高分辨率的灾害风险地图是制约着此类次生灾害建模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复杂性,其灾害风险的评估对底层数据(包括地表类型、土壤环境、斜坡角度、植被情况等)的依赖程度很高。如何应用有效的模型对有限的底层数据进行分析推演,从而生成合理的灾害风险地图,一直是巨灾模型科学家们亟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作为再保险领域的领头者,瑞士再保险不仅在其内部的巨灾模型中,考虑了该部分次生灾害的风险,还通过其对外开放的风险地图CatNet,为客户提供了相应的风险评估。


图1:滑坡灾害图示例


早在2015年,瑞士再保险就在美国加州、南美、加勒比海和日本四个地区的地震模型中,加入了Landslide(以下翻译为滑坡,代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一类灾害)作为次生灾害进行风险建模。2019年,瑞士再保险又将该部分的研究与建模扩展到了全球范围。在其为客户提供的在线巨灾风险地图系统CatNet中,加入了Landslide图层。该图层为用户提供了全球范围内任一地点的滑坡类风险评级,表示该位置受到滑坡类灾害影响的可能性。该图层是基于30米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基本数据集进行开发的。从该DEM得出的坡度角,并与其他滑坡条件(地质)和触发因素(降水和地震)相结合,计算出世界范围的滑坡敏感性地图。它显示了滑坡可能在何处演化,使用危险指数值代表滑坡在此点发展或流经滑坡的可能性的组合。滑坡灾害图如图1所示。


此外,在瑞士再保险的推动下,瑞再与中航安盟保险公司一起,于2018年12月为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的茂县政府,设计了涵盖地震、泥石流、突发性滑坡等地质灾害和人身伤亡的全面保障方案。瑞士再保险作为项目发起人和独家再保人,从风险评估到项目设计,从保险赔付到灾后重建,以现实案例印证了巨灾保险在提高社会及经济韧性上的巨大作用。


案例:茂县强降雨灾害快速获赔

 灾害发生:

2019年8月20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茂县发生泥石流、山洪、山体坍塌等自然灾害,灾情严重。


 瑞再参与:

2018年12月,瑞士再保险作为茂县巨灾保险项目的发起人,促成茂县人民政府与中航安盟保险公司签署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和《财政风险巨灾指数保险合作协议》。


 赔付:

2019年8月26日,茂县政府收到首笔50万元快速理赔款,并立即用于灾后救助和生产生活恢复。瑞士再保险作为该项目的独家再保人,始终和中航安盟及茂县政府工作在救灾第一线,全力支持快速赔付和紧急救灾。


茂县在建立健全巨灾保险制度,完善灾害管理体系方面为全国的县市树立了榜样。四川省一直是我国地质灾害第一大省,面临着严峻的地灾防治形势。该项目的实施,也让四川在灾害防治中积累了有效的经验,摸索了从单一防灾、被动防灾、局部防灾到主动防灾、精准防灾、全面防灾的方法。同时,也为四川省所在的青藏高原地区,乃至全国类似的地质条件区域,都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参考。截至目前,四川省平武县、金川县、理县等其他县市,也都逐步落实了符合当地地质情况的巨灾保险保障项目,对其频繁发生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予了相应的保障。


InSAR高科技助力灾害防治


在应对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过程中,除了防治工作,适时的预警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另一重要部分。由于此类地质次生灾害的突发性,一般的方法或手段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测。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针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预测预警变为了可能。


北斗/GNSS监测系统提前2天预警甘肃黄土滑坡,无人伤亡6

2019年3月26日5时01分06秒, 甘肃省永靖县盐锅峡镇党川村黑方台党川6号和7号滑坡体附近新发生了一起黄土滑坡,滑坡体积约20000立方米。长安大学张勤教授研究团队和成都理工大学许强教授研究团队联合监测预警,提前2天对滑坡发出黄色预警,预警信息以短信、微信方式通知到盐锅峡镇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和相关村干部,当地政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本次滑坡掩埋主渠50米,耕地十余亩。由于提前发出了预警信息,避免了人员伤亡。



什么是InSAR技术?


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缩写InSAR或IfSAR),译为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应用于测绘和遥感的雷达技术。这种测量方法使用两幅或多幅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图,根据卫星或飞机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差来生成数字高程模型或者地表形变图。理论上此技术可以测量数日或数年间厘米级的地表形变,可用于自然灾害监测,例如地震、火山和滑坡,以及结构工程尤其是沉降监测和结构稳定性。


InSAR技术因其具有范围广、精度高、全天候等技术优势,其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防灾减灾地质调查、工程建设、精确制图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比如用来生成中等至超高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监测坡度位移、沉降和滑坡等。其中利用InSAR技术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已在多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并多次成功预警了灾害事故的发生,帮助政府及时有效地采取了防范措施,避免了人员伤亡。


此外,InSAR技术在有效预警,防范人员伤亡的同时,也可对滑坡等灾害的规模进行快速有效的估测,为经济损失的预估提供依据,因此在保险领域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针对滑坡等灾害的规模估计,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不仅在灾害规模的精确性和时效性上有所欠缺,同时还有一定的风险。例如茂县以及平武县所投保的泥石流、滑坡保险,若政府希望在受灾后的第一时间内得到理赔,就需要提供相应的灾害土方量进行理赔核算。虽然指数保险的形式已经极大地简化了理赔流程,加快了理赔速度,但针对此类保险,仍需要勘测人员进行现场评估。此时,对于评估的风险性、精确性以及时效性是无法做到全面兼顾的。若勘测人员第一时间进入现场,无疑有着二次灾害的风险;若待风险平息,则会损失掉时效性和精确性。因此,利用有效的科技手段进行勘测是对投保人及时获得理赔的有效助力。




综上所述,次生灾害给中国,尤其是西南部地区,所带来的风险及损害不容小觑。针对不同种类的次生灾害,应科学、系统地安排相应防治工作。不仅要通过生物、工程的措施做好灾前预防,合理避灾,也需要发挥保险等金融工具的杠杆作用,及时有效地做好救灾及灾后重建等工作。同时,随着雷达技术的逐渐成熟,将此类高科技(如InSAR)全方位地应用于防灾减灾的体系中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灾害,也可更加快速准确地评估灾害规模,得到相应救助。


瑞士再保险在次生灾害领域一直有着较为深入与超前的研究,无论是全球范围内的滑坡泥石流风险地图,还是国内首创的滑坡泥石流指数保险,都展现瑞再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瑞士再保险也将继续保持在该领域的研究与投入,希望可以进一步结合先进的雷达技术,为行业提供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案。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欢迎联系瑞士再保险财产险部巨灾风险专员应雯雯,Wenwen_ying@swiss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