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事故为何多发?

防患于未然,到底难在哪儿?

——部分地区燃气安全事故多发原因调查

■本报记者 富 强


1一年及以上检修一次的占比过半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一些地方燃气管道频繁发生事故,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对设备、管道进行保压、维护,也没有开展燃气隐患排查,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而引发事故

“作为营运维护单位的东风燃气公司和十堰东风中燃公司,多年来未能消除隐患。尤其是十堰东风中燃公司负责涉事故管道巡线人员自公司成立至事发,从未下河道对事故管道进行巡查。”这是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调查报告中的一段话。

今年6月13日6时42分许,位于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9月30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调查报告显示,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腐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巡线人员自公司成立至事发,从未下河道对事故管道进行巡查”,此次事故的发生让燃气管道检修问题赫然浮出水面。那么,燃气管道检修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一致认为,社区燃气管道属于低压管道,检修难度并不大。但一些地方燃气管道频繁发生事故,主要是由于运营商管理不到位,没有定期对设备、管道进行保压、维护,也没有开展燃气隐患排查,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昌宁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安全运营部经理苏圣怀在燃气领域已经工作了10年。他告诉记者,按照正常的检修频率,运营商每天要对调压箱巡检一次,每月要对调压器出口压力测试一次,并抽动调压器切断拉杆,查看是否有隐患,每三年要对调压器、切断阀皮膜大修一次。

而对于实际操作层面检修频率低的深层次原因,记者也进行了调查。南方某县安委办一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县燃气管道检修的主要难点是,燃气经营管理单位更换频繁,导致部分燃气管道原始资料缺失,管道线路甚至都找不准,开展检修自然难度很大。检修周期长是因为很多管道需要开挖检修,涉及的地区要停气。按照每公里开挖一个点的方式来看,且不说工程量多大,光是停气就影响很大,因此操作难度也很大。记者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这种现象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当然,这是燃气管道检修的“地下”层面,“地上”层面情况如何呢?记者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开展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

此份调查问卷共有111人作答,参与调查的人员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4人选择了半年检修一次,占39.64%,有37人选择了一年检修一次,占33.33%,有30人选择了一年以上检修一次,占27.03%。由此可以看出,总体检修频率不高。

家住陕西省延安市某小区的赵玉(化名)告诉记者,社区燃气站的工作人员每年都会上门免费检修,但一年只有一次。

同样情况的还有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枫南小区燃气站。该小区住户于英(化名)说:“检修人员会入户对燃气管道有没有破损、燃气有没有泄漏、燃气报警装置是否正常等方面进行检查。”

“其实,燃气报警装置对监测燃气是否泄漏有很大的帮助,但或许是安全意识淡薄,或许是存在侥幸心理,总之,居民家中安装燃气报警装置的比例不是很高。”苏圣怀说。

问卷调查的结果也显示,在111名被调查者中,47人的家中没有安装燃气报警装置,占42.34%。

“无论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还是对于居民来说,安装燃气报警装置都是最简单有效知晓燃气是否泄漏的方式。”苏圣怀强调。

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与修改前相比,特别增加了这样一项内容,“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保障其正常使用”。第九十九条进一步明确,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燃气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这一规定,各地纷纷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单位安装和使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情况的检查力度,并且明确了相应的罚则。例如,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就明确提出:“今年年底前排查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或报警装置损坏无法正常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新年后将停止供气。”

该规定虽然是特别针对“餐饮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提出的强制要求,但是也从侧面印证了,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对于预防燃气事故的极端重要性。


2擅自改动燃气管道引发诸多险情


居民甚至一些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擅自对燃气管道进行改动,说明其安全意识淡薄,也说明安全知识储备不足,而这些都从某种意义上暴露了有关部门安全教育力度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

今年9月,工人陈某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一户拆除燃气热水器,并安装另一品牌燃气热水器,由于两个品牌热水器的安装方式不同,陈某把水管、气管接反,致使大量自来水进入燃气管道损坏了燃气设施,导致三栋居民楼200多户供气中断。当事人陈某被行业监管部门处以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

类似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今年11月2日,河南省临颍县中房燃气有限公司城区服务部工作人员在对辖区燃气用户进行免费安全检查时,发现一户燃气用量超出正常值数倍之多,据此判断此户可能存在漏气或其他安全隐患。工作人员立即对该户进行全面检查,发现该户擅自将自家民用燃气管道改装,连接到了隔壁某饭店厨房。同时,该饭店厨房使用了双气源,灶具上一并连接了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管线。

苏圣怀对此类现象分析后表示,许多居民认为,自行改动燃气管线与改动自来水管线一样,没有大碍,因此随意性强。“其实,今年永定区也发生了2起因私自改动燃气管道,造成燃气泄漏的事故。幸亏居民安装了燃气报警器,随后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处理,才没引发更大事故。”

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改动燃气管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实施作业,由专业人员上门改动,才能保证安全。

记者在问卷调查中了解到,111人当中有14人会为了房屋美观改动燃气管道,占12.61%,有86人不会改动燃气管道,占77.48%,有11人无意间改动,占9.91%。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居民自行改动燃气管道的情况是存在的。

居民甚至一些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擅自对燃气管道进行改动,说明其安全意识淡薄,也说明安全知识储备不足,而这些都从某种意义上暴露了有关部门安全教育力度和覆盖面不够的问题。

这一点,从记者的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得到了印证。111名被调查者中,41人所在的社区从未进行过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占36.94%,42人所在的社区每半年进行一次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占37.84%,28人所在的社区每年进行一次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占25.23%。

虽然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但是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对于燃气安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案例:12月1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一曼小学一名学生的家中燃气火焰被灶上煮沸溢出的汤浇灭,燃气从灶具逸出,燃气报警器响了起来。该名学生立即关掉家中电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关闭燃气阀门,随后迅速开门、开窗通风。这名学生说:“前段时间,消防员叔叔制作了燃气安全知识提示视频,在我们小区播放,我是按照流程做的。”

如今,处于安全宣传第一线的社区、村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记者了解到,12月2日的全国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当天,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陈玉村第一书记张文喜就观看了会议现场直播。会议结束后,他第一时间走村入户,传达会议要求和精神。“现在接近年底,做好农村燃气安全宣传教育非常重要,这也是第一书记分内的事。别小看一次入户安全宣传教育,对于村民来说,这就是一次学习燃气安全知识的机会。”张文喜对记者说。


3老旧小区监管是道难题


老旧小区“气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房屋结构复杂、图纸资料缺失、未预留燃气管位、外围路段狭窄等困难,造成施工难度大。另外,市政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对燃气管道的保护意识不强,可能破坏燃气管道

听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11月22日发生的燃气爆炸事故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洪岗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泉立即想起了社区内的一些燃气安全隐患。“我们社区有18个小区,以回迁小区及开发小区为主,常住居民有15000多户、4.5万多人。虽然居民使用的是管道燃气,但存在不会正确选用燃气灶具、用后不及时关闭燃气阀门、不能定期更换燃气软管等现象。”刘泉告诉记者,他最担心的还是社区内小餐饮企业的燃气安全。

“之前,这些小餐饮企业存在一些燃气安全隐患,比如使用不正规企业送的燃气罐和过期燃气罐,厨房操作空间较小,使用灶具过多等。”刘泉说,今年以来,该社区针对小餐饮企业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在群里推送安全提示,并组织相关负责人开展安全培训,目前不规范用气现象大大减少了。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多,随着管道燃气的推广使用,大部分小区用上了管道燃气,但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施工难度大,一些居民仍在使用储罐式燃气。高青县应急管理局相关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气家庭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开展综合监管检查时难以做到全覆盖。“除非居民主动要求,相关部门监管执法和安全检查人员一般进不了居民家,存在监管盲区。”该人员告诉记者。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111名被调查者中有35人居住的是老旧小区,占31.53%,这些人中有15人使用的仍是储罐式燃气。记者询问了其中大部分人是否愿意使用管道燃气,他们都表示愿意。接受记者采访的张莹(化名)说:“燃气罐里的燃气用完了还得换,非常麻烦,而且不安全,使用管道燃气,没有这么复杂。”

武汉市新洲区陈玉村远离主城区,张文喜告诉记者,村内村民用的几乎都是储罐式燃气。“明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陈玉村也准备引进管道燃气,使村民用气更加方便和规范。”张文喜说。

事实上,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林立,难免会涉及老旧小区“气改”。业内人士表示,遇到此类现象,监管的难点是市政管道开挖涉及部门多,申请审批时间长。

“老旧小区‘气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改造推进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房屋结构复杂、图纸资料缺失、未预留燃气管位、外围路段狭窄等困难。”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另外,市政施工时,有些施工单位对燃气管道的保护意识不足,施工前未与燃气公司沟通做好施工点燃气管道技术交底及保护方案,可能破坏燃气管道造成燃气安全事故。

今年8月7日,北京连续发生了两起施工造成燃气泄漏的事件。当天10时许,一施工单位在昌平实验中学门前进行防护桩安装作业时,对已经露出的燃气管线警示带视而不见,在未通知属地燃气公司到场的情况下,使用机械挖掘,破坏了燃气管线,造成燃气泄漏。11时许,另一施工单位在东城区广渠门外南街2号楼门前进行绿化施工作业时,在开工前未与属地燃气公司对接,在未查明地下管线的情况下,直接使用机械挖掘,将燃气低压抽水缸挖坏,造成燃气泄漏。

对此,专家建议,相关单位在市政管道开挖施工之前,联席会议名单应把燃气公司也列入,使其提前介入,参加会商。施工点还没有布线的,燃气公司可以提供设计方案;施工点已有燃气管道的,可以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燃气管道保护措施,必要时安排人员在现场旁站监护。

4占压地下燃气管道现象普遍



由于过去城镇地下管道施工未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范围,部分地下管道资料不全,规划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可能批准在既有燃气管道上方建设项目,形成占压隐患

为了美观,给户外燃气管道加上装饰或直接封埋起来,建筑工地的土石或其他建筑材料长期堆放在燃气管道上方,各种地下管线、窨井挤压燃气管道空间,想建个阳光房却建在了燃气管道上……这些都是可能危害燃气设施的第三方行为活动。占压地下燃气管道是威胁地下燃气管网安全运行的主要隐患之一,这样的隐患如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置,可能导致各类燃气事故发生。

今年7月14日,国务院安委办明查暗访组对广西柳州燃气安全工作进行明查暗访,发现一小区物业办公场所占压燃气管道,3年多时间仍未整改。该管道锈迹斑斑,上面红色的“燃气设施,易燃易爆”字样格外显眼。

明查暗访组发现,柳州山语城小区燃气管道占压整改进度缓慢,机制不明确,而这几乎是普遍现象。

然而,《城镇燃气管理条例》明令禁止燃气管道被占压,并规定了对占压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专家介绍,燃气管道被占压,会因占压物引起的地面沉降造成燃气管道受损,进而引起燃气泄漏;燃气公司无法对被占压的管道进行日常维护。燃气管道被占压后,燃气立管阀门处于地板以下,一旦发生事故,给抢修、救援带来极大不便。此外,由架空层改造的办公场所形成了密闭空间,一旦发生燃气泄漏,就会造成燃气在密闭空间内聚集,存在爆炸风险。

今年9月,湖南省岳阳市相关部门在对管道燃气用户进行排查时发现,一小区部分居民违规搭建的建筑物占压该公司的燃气管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随后,相关部门拆除17处违规占压燃气管道的违章建筑。

对于这类隐患形成的原因,天津市燃气热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魏凯分析认为,由于过去城镇地下管道施工未完全纳入建设规划监管范围,部分地下管道资料不全,规划部门在审批建设项目时,可能批准在既有燃气管道上方建设项目,形成占压隐患。此外,规划管理部门仅对市政道路范围内的管道进行规划审批和备案,对于小区内及其他项目的管线位置并不进行备案管理,这就造成了当前小区内出现大量占压现象。


5在全国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治理



确保燃气安全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用户三者协调联动,形成有机互补的风险防范机制

“从国务院安委办通报的近期多起燃气事故来看,应当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或者完善配套标准、规范,明确燃气管道检维修的时间、质量标准和费用等要求,具体的要求可以在达到全国统一标准的前提下,依据所在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规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政策与应急管理系主任、教授詹承豫说。

标准化是从源头减少事故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燃气方面的安全标准涉及基础通用、维护、检测检验、设备设施、建设、设计等六大类,我国与燃气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有124项。但这些标准“老龄化”问题严重。按照规定,标准应每5年调整一次,然而这些标准中制定或修改时间在5年内的只有45项,其余均为“超龄”标准,其中20年以上的“超高龄”标准有5项。燃气标准还存在场站安全运行维护标准少、气瓶维护的标准缺失、燃气应急救援标准缺失、标准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其中,场站安全运行方面仅有2项维护类标准,而气瓶维护或者维修类的标准目前连1项都没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而也影响了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管控、生产行为的规范,以及预防机制的建立,甚至产业的升级换代。因此,燃气安全标准还需加快建设完善步伐。

燃气管道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地方政府部门对燃气安全监管、燃气经营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燃气用户的用气行为,都直接影响到最终的燃气安全。因此,詹承豫认为,确保燃气安全需要地方政府部门、燃气经营企业和燃气用户三者协调联动,形成有机互补的风险防范机制。结合目前各地正大力开展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詹承豫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强燃气安全监管,完善燃气安全相关规范标准,加快开展燃气设施升级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落实日常燃气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制度,提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燃气经营企业要严格落实燃气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开展燃气安全大检查,加强燃气用户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工作;燃气用户要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和燃气经营企业的入户安全检查,增强燃气安全意识,积极主动掌握自检自查方法,确保燃气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