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快讯】地下基础设施“查户口”!住建部将开展地下空间全国普查!

图片.png

1月6日,住建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给予相关意见指导。

根据文件相关工作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统筹工作。

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包括:地下管线、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等。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隐患突出

多数城市存在建筑违规占压管线现象。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地下管线负荷加大,加快了管道的老化。各类地下管道的交叉“打架”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图片.png


2、事故频发,漏损严重

地面工程施工单位和管线建设单位施工前无法查清管线信息,施工过程中未采取保护措施,造成管线损坏事故频发。轻则造成停水、停气、断电以及通讯中断,重则引起危险气体泄漏事故、燃气爆炸等灾难性事故。

图片.png


3、现状不明,家底不清

城市地下管线敷设的历史资料不全,现状资料也无法达到全面准确。目前全国仍有近70%的城市没有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4、施工挖掘道路频繁

城市地下管线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路面发福开挖现象屡见不鲜。例如:上海市2009年4月黄浦区中山南路刚实施架空线入地,同年8月用因为“世博”施工管线再次开挖。

图片.png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施工而引发的管线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经国务院提出:

一、开展普查,掌握设施实情

1.组织设施普查。各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设施普查,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总体方案,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健全工作机制,摸清设施种类、构成、规模等情况。建立设施危险源及风险隐患管理台账。

2.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在设施普查基础上,城市人民政府同步建立和完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设施信息的共建共享,满足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工作需要。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充分衔接,扩展完善实时监控、模拟仿真、事故预警等功能,逐步实现管理精细化、智能化、科学化。

图片.png

二、加强统筹,完善协调机制

1.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地下空间分层使用,提高地下空间使用效率。城市地下管线(管廊)、地下通道、地下公共停车场、人防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有效衔接。明确房屋建筑附属地下工程对地下空间利用的底线要求,严禁违规占用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2.建立健全设施建设协调机制。推动相关部门沟通共享建设计划、工程实施、运行维护等方面信息,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地下管线工程应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期,施工中严格做好对已有设施的保护措施,严禁分散无序施工。
三、补齐短板,提升安全韧性
1.消除设施安全隐患。各城市人民政府对普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明确整改责任单位,制定限期整改计划;对已废弃或“无主”的设施及时进行处置。
2.加大老旧设施改造力度。各地要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切实加强城市老旧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
3.加强设施体系化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合理布局干线、支线和缆线管廊有机衔接的管廊系统。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城市管道燃气、集中供热、供水等管网建设,降低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促进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图片.png

四、压实责任,加强设施养护

1.落实设施安全管理要求。
2.完善设施运营养护制度。定期开展检查、巡查、检测、维护,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防止设施带病运行。健全设施运营应急抢险制度,迅速高效依规处置突发事件,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五、完善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开展效率评估。各地要结合城市体检,组织开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效率评估,找准并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和短板,保障设施安全运行。
3.做好宣传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