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崛起——中国创新生态发展报告2019》

随着科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趋凸显,全球各国先后将创新作为国家的核心战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同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则定下了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中国,针对创新研发的人才和技术投入持续增加,ICT、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成为中国产业创新的驱动力。

报告中将中国的创新与美国、以色列和德国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中国创新的不同之处。发达国家的创新生态各有所长,美国注重以创新集群主导的生态系统建设;以色列在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中稳健推动创新发展;德国更加关注稳定而持续的创新基础。而中国则是在将创新定位于国家的核心战略发展地位后,不断开放市场,通过持续加强人才和技术的投入,使其科技创新能力稳步增长。

作为本次研究报告的重头戏,德勤选取了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中部地区、西部成渝地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五大城市群的19座城市,从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三个指标评价其创新生态系统,得出中国创新生态城市排名,并根据各城市的总分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中,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杭州异军突起,超越广州排名第四;第二梯队中,南京、成都、武汉排名靠前;第三梯队中,以政策导向推动创新生态取得突破的城市成为主流,如东莞、佛山、珠海和贵阳。

从区域层面来看,中国创新生态体系特点鲜明:京津冀地区创新生态发展中,北京成为创新生态核心,创新机构、创新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在创新环境方面也居于前列;长三角区域综合创新水平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上海、杭州带动效应强,南京、苏州均位于第二梯队创新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以广州、深圳为龙头,东莞、佛山、珠海三地虽然创新优势相对欠缺,但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未来发展可期;政策驱动下,中西部中心城市创新生态发展也相当迅速。

从创新生态实践的角度,报告着眼于中国创新领先行业——高渗透发展的人工智能、初现生机的无人驾驶和降本增效的先进制造,结合相关企业案例,归纳出其发展特点。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不仅受益于企业集聚效应带动配套资源共享,还有科研院校给与的大力支持;汽车产业集聚形成的优势资源互补、逐步拓展的应用场景和各地政府出台的支持政策,让无人驾驶领域展现出生机与活力;中国智能制造产品和服务的盈利能力得益于生产过程中效率增速和产品服务价值增值而显著提升,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资本市场也通过对该行业的投资,助力打造健康创新生态。

德勤创新主管合伙人刘明华表示:“中国创新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制造产业。在中国,智能制造生态发展离不开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如在研发设计阶段,嵌入新技术、生产更智能或更多样化的产品;在销售阶段,提供设备相关金融服务;在售后阶段,对出厂设备和产品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监控,并进行性能分析、预测性维护等,既提升安全性,也为企业创造更多服务机会。整个智能制造生态,需要智能化产品科技企业、金融服务企业、数据采集和分析企业、安全性能测试企业等等。中国拥有巨大的产业市场,具备全面的制造配套产业,因而在智能升级的创新发展道路上,能够根植于市场和用户,深度挖掘用户价值,提供更多创新的服务和应用。”

同时,中国创新发展的挑战依然存在,特别是关键技术仍需追赶其他发达国家。在通信、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如半导体材料和制造、超高精度机床,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等产业,中国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在某些环节尚未掌握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其次,扶持政策如何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和细化,也需深入思考。最后,人才的引进和积累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刘明华总结:“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带领中国创新走向全球化,也成为中国GDP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未来,中国可以更多利用互联网创新升级,向国际产业链高端攀升,培育经济新动能并优化结构。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也全力支持中国创新生态的持续优化,响应顶层设计创新驱动发展的改革号召,把握科技创新带来的新机遇。”